在RS232端口很普遍的时代,它是迄今为止一次通用的逐位通信方式,以至于“串行端口”一词成为“ RS232端口”的同义词。结合使用“串行”一词会增加混乱。请注意,USB避免了这种混乱,主要是因为它很少被称为“通用串行总线”。
在几乎所有情况下,RS232端口的逻辑电平等效项都会从软件接收到单独的字节,并在收到软件时向软件提供单独的传入字节。相比之下,大多数以太网设备将等到软件提供完整的数据包(介于64和1536字节之间)后才开始传输,并且将等到它们接收并验证了整个数据包后再将其提供给软件使用。尽管位和字节可能通过有线方式串行发送,但是软件既不知道也不在乎。它只是知道在一个控制器收到一个数据包并被告知发送数据包后不久,另一个控制器将报告该数据包可用,并允许软件读取它。
确保“串行端口”按软件提供的时间顺序传输字节数据,并按接收的时间顺序将其提供给软件。如果没有的话,那将是毫无用处的。所有的以太网和Internet系统都保证在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发送到另一个节点时进行安排提供给接收者的字节数将与发送者提供的字节排列相匹配,但是没有共同的规范要求发送数据的时间顺序与其在分组中的排列有任何关系。此外,关于包相对于彼此的时间顺序的唯一保证是非常模糊的。如果数据包X在星期日的上午11:47传递,而数据包Y在第二天的下午3:28传递,则可以安全地假定Y是在X之后发送的。另一方面,如果X在1:47:12传递并且Y是在1:47:15交付的,可以先发送Y,但是X花费的时间更长。
以太网可以串行传输,通常可以传输到1000BASE-T。
但是它是打包的,因为存在大量寻址,crc等开销,所以您实际上无法发送单个有效字节。以太网也不能确保数据包之间的顺序,因此您可以发送数据包AB和C,但是接收方可以按照CA B的顺序获取它们。还引入了冲突检测和重传。
总的来说,串行连接要复杂得多。
OSI也是区别代表这一。
OSI协议栈代表开放系统互连(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是一个模型,定义了用于在各种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结构。每个级别都是一个不同的抽象层,并添加了定义通信协议的规则或细节。
互联网(不包括与HTTP关联的常见事物)属于上层(网络层),而串行通信只是定义物理层的一种方式。
与用于Internet的TCP/IP模型相比,这是OSI模型堆栈:您可以看到Internet是在网络级别定义的,而串行协议(严格来说,不是实现)是由物理层定义的,在堆栈的底部。
来自Wiki的有关Internet协议套件的信息:
Internet协议套件是用于Internet和类似网络的一组通信协议,通常是广域网最受欢迎的协议栈。由于它最重要的协议,因此通常称为TCP/IP:传输控制协议(TCP)和Internet协议(IP)
它具有四个抽象层,每个抽象层都有自己的协议。从最低到最高层是:
● 链路层(通常为以太网)包含用于局域网的通信技术。
● 互联网层(IP)连接本地网络,从而建立了互联网络。
● 传输层(TCP)处理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 应用程序层(例如HTTP)在进程到进程级别(例如,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通信方式)包含用于特定数据通信服务的所有协议。
● 以太网和WiFi是可以用作网络访问层的协议的示例,为Internet连接提供物理介质和基本传输规则(例如符号编码)。
如上所述,在堆栈的不同层使用的其他协议是TCP、UDP、HTTP和许多其他协议。